查看原文
其他

【壹·怀念】永远的7.28,为了忘却的纪念


1976728

唐山发生大地震

中建二局659名职工家属不幸罹难

43

人生近多半的时光

足以消亡整整一代人

许多往事都渐渐淡忘

唯有唐山大地震

像一道永久的伤痕

镂刻在许多人的心上

特别是痛失六百多儿女的

中建二局一公司人的心上……

今天,小编和你一起走进当年的那些故事


一起重温那段疼痛但是必须要铭记的岁月


故事一奇迹是怎样出现的



在重建陡河电站的紧张的日日夜夜里,土建、安装、运输各个部门,工人、干部、技术人员都齐心协力,奋勇当先,在这场大仗、硬仗中,练出了无坚不催、无攻不克的革命硬骨头精神。他们用四十天时间,干完了平时要四个月才能完工的冲灰中继泵房工程。施工中,连日滂沱大雨,建设通往泵房的四公里电缆,是二、三百名工人和干部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一米一米拉到的。为了抢时间,司机利用卸车时间加油,安装工人在厂房没有封顶、门窗没有安装好的情况下安装。司机班长王明德驾车往返北京与唐山之间,由三天一趟改为两天一趟、一天一趟,两天三趟。许多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老工人,治好伤以后重新投入火热的工地。老锅炉工马呈祥,地震时一只胳膊被砸断,出院后立即投入抢装磨煤机的战斗,四十多天没有离开现场。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工地总指挥、党委第二书记张柱楠,胃部切除,时时作痛,连吃饭都感到困难,但他仍然坚持战斗在工地上,日夜三班,几乎班班都能见到他。到夜晚,他忍着疼痛,宁愿披着一件大衣坐在工地上看着大家干活,也不肯回去休息,医生和同志们一次又一次地劝他休息,他说:抢建电站就是打仗,这里就是战场,同志们在日夜苦战,指挥员怎么能离开前线呢?直到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不久病逝,始终坚持指挥战斗在工程第一线。

——摘自1978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故事二难忘的一爬



43年前的那场大地震,陡河电厂180米高的烟囱从130米处折断。时任公司党委常委二处主任兼书记的张子昂决定在烟囱内筒搭设爬架以便于上到折断处勘察情况,确定最终修复方案。

“别人上去我不放心,一是担心安全,二是我必须亲眼见到受损情况心里才有底。”后来张子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是这样说的。他动员当时的二处总工程师徐国华一起上去,说咱们都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牺牲个人是应该的。

第二天一早,他和徐国华早早来到烟筒旁,换上平底鞋,开始攀爬。负责施工的队长尹昌富看他们俩往上爬,也作为保护在后面跟着爬了起来。到了120米震断处,发现裂缝大小长短不等,最长的才 50 公分,松动的只有少部份。当即议定不行的就炸掉从来,接上去就可以了;把松动的打掉,为保证质量把有裂缝也打掉直到无缝为止,把弯的钢筋调直,还是按装平台仍用滑模施工,在开始滑时先冲洗干净,浇筑高标号沙浆,再浇筑混凝土,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施工方案,为早日建成投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张子昂


故事三:他是第一批支援唐山的知青



1977年,不到二十岁的董泽敏作为第一批支援唐山的知青,从四川坐着铁皮火车到了唐山,成为了一名水电管工。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为电厂四期220米高的烟囱换航标灯的任务。航标灯需要换8个,又大又沉,工具包里只能装1个,又要爬到200多米的高空,很多人都害怕不敢上。当时还兼任团支部书记的董泽敏义不容辞的扛下了这个任务,他找了8个爱好运动的年轻人,1个人负责拿对讲机实时联络,8个人背航标灯,浩浩荡荡地开始了攀爬。爬架每50米有个平台,需要穿过才能继续往上,结果第4个平台的天窗挡板可能因为锈蚀,怎么也打不开,这可把大家急坏了,董泽敏赶紧稳定大家心情想对策,最终决定由打头阵的小伙子用戴着安全帽的头把挡板顶开,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带上去的干粮也没用得上。

后来,董泽敏跟随企业市场版图辗转过很多地方。2016年,恰逢唐山大地震四十周年纪念,他作为项目书记又带领一帮年轻人重返唐山,参与到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施工中。“这是我们第一次干PPP项目,也是第一次修公路,感觉比盖房子辛苦,海边冬天风沙大,夏天连个遮阳的地方也没有,还有一个个技术难题等着攻关,不过我们都克服了。”董泽敏是在这个项目上退休的,看着当初荒凉的沙滩变成了美丽的大道,他很欣慰。

——周莹


故事四:救命的歌


图为震前职工合影


灾难瞬间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也有一些职工幸运地死里逃生。公司宣传队的一名小伙子特别喜欢拉二胡,从不离身。那天他被两块厚重的预制板成人字型困在废墟里,开始他拼命叫喊,用砖块敲击,但无济于事。后来他摸到二胡,突然冷静了下来。后来他说,一定会有人来救他,与其浪费体力不如拉下二胡,退一万步等不到救援,有自己的心爱之物陪伴也死而无憾了。他拉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这歌声让救援队找到了他!测量员小张上下左右都是预制板和砖头瓦块,他坐在地上等人来救,又渴又饿,就在地上乱摸,结果摸到了几瓶啤酒。他就这样靠啤酒活了三天,第四天救出时毫发无损。

——康德利


图为地震后的主厂房


故事五:我们走在大坝上


图为三十年前的歌声


40多年前,叶子传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和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来到唐山,参加陡河电厂建设。在他们眼里,那长龙般的吊车像是仙女在空中飞舞,架子上的工人像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表演,混凝土搅拌机像魔术师吐出一堆又一堆混凝土。每当收工后,或者在公休时间,那碧湖环绕的陡河大坝上总有他们这些年轻的工人在那里聚会:他们利用仅有的一把吉他,加上油漆桶、锅碗瓢盆就组成了一只乐队。奏响一首又一首他们喜爱的歌曲,唱着他们最喜爱的歌谣, 跳着他们最纯真自然的舞蹈。但这些年轻人还是最喜欢他们自编自导的那首激情高昂的歌曲《我们走在大坝上》。

我们走在大坝,

建筑工人奋发图强,

勤恳建设陡河电厂,

誓把陡电建成银字奖。

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

我们献身这个壮丽的事业,

无限幸福,无限荣光。

——叶子传


故事六:永远的怀念



1976年7月28曰唐山大地震,廖昌志两个姐姐及外侄也在这次地震中遇难。为了恢复重建,公司特招子弟,1977年,16岁的廖昌志来到唐山陡河电厂恢复建设中。如今廖昌志参加工作已42年。在唐山陡河电厂恢复重建中,最令他难以忘怀的还是电厂灾后重建,180米的高烟囱在下午的余震中从30米处折断震落,主厂房也震塌。公司组织的抗震抢险突击队队员每天背上工具从烟囱外梯徒手爬上去,工作条件之艰苦,还经常有三级以上余震,公司突击队队员在这种天险的条件下,每天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坚决的完成了任务。此后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完成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巨任务。在陡河发电厂恢复重建的日子里,他们一干就是九年。电厂恢复重建后,一、二、三期机组发电,确保了北京、天津电网输送。

每年的7月28日,廖昌志都要与家人去荆各庄公墓为地震遇难的亲人扫墓,寄托他们的哀思,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任务,不忘初心,砺志前行。

——廖昌志


故事七:不忘抗震精神



1976年,我刚四岁多,我父母当时在公司机运处工作,正好地处唐山铁道学院旁边;地震过后,整个机运处已成一片废墟,到处都充斥着呼喊声和惨叫声,现在回想起来都极其恐怖。地震发生后,公司随即发出了“党员干部带头、就地取材、紧急救援、抢救国家财产”的指示。各级干部职工刚刚平复了自己的恐慌心理之后,立即响应号召,投入到了自救和救援的行动中。在救援过程中,党员干部们身先士卒,和广大职工在一片片废墟中寻找抢救幸存者、挖掘被埋在瓦砾下的生产机械等国有资产,大家仿佛都忘记了自家的灾难,这就是“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最好诠释。今天,我奋斗公司上海分公司苏州北辰项目,作为项目党支部书记,我将在工作岗位上继承与弘扬前辈们的抗震精神,努力做好一名召之即来、来之能干、干之能成的优秀党员干部,为公司的“双高”发展贡献绵薄力量,为建国70周年添砖加瓦。

——李宇峰


故事八:与父辈荣辱与共

图为1997年作者和姐姐在唐山地震纪念碑前留念


在43年前那场地震中,肖永兵和她的姐姐永远失去了不到30岁的父亲,26岁的妈妈永远失去了她深爱的丈夫。

今天,这些地震后长大的孩子,早已步入不惑之年,昔日的小女孩、小男孩已为人父为人母。他们受父母的影响,脚踏实地,敢于吃苦、甘于奉献。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始终没忘记他们是父母企业的一员,区别于单位的学生,他们被叫为“子弟”。是的,他们子承父业,他们是一公司的子弟,他们团结奋进、相互包容、相互鼓励,不断进取。肖永兵作为项目安全总监,他和他团队的同事们挑灯夜战,并肩作战,圆梦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施工任务,如白兰花儿般,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芬芳。今天,唐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在的二局也随之发展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二局当年地震中震亡的530余人的后代,他们已成长为企业坚实的脊梁……当有一天儿孙绕膝,忆起当年时,他们能充满骄傲地说:我曾是中建二局一公司的一员,曾是与企业与父辈荣辱与共的一员。

——肖永兵


故事九:从“抗震精神”到“深圳精神”




43年前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对于中建二局一公司陡河电站建设者来说,永远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他们越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越能挺起他们的脊梁,投入到抢险救灾、电厂重建中,铸就了公司“抗震精神”。他们后来将“陡电精神”在深圳落地生根,诞生了“深圳精神”。

在深圳经济特区,他们成了首批拓荒人,再一次登上了历史大舞台,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将陡河电厂烟囱的滑模技术运用到国贸大厦施工中,催生了闻名遐迩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再到后来的地王大厦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还有以后的“深圳效益”、“深圳质量”。彩虹新都、深圳湾花园、城市天地广场、赛格大厦、招商局广场、汉国城市商业中心……这一座座城市地标支撑起他们钢铁的信念;他们还建设了全国最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以及后来的岭澳核电站、阳江核电站、沙角电厂、燃油电厂、月亮湾燃机电厂和妈湾电厂,为深圳展翅腾飞及香港繁荣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王义生


疼痛的往事可以忘却

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必须牢记

@公司全体职工

让我们传承抗震精神

秉承公司的优良传统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谨以此微信献给那些把生命永远留在唐山的中建二局人

最后,让我们再次通过公司拍摄的微电影《建之魂》,一起来感受激励一代代中建二局人奋发前进的抗震精神!


素材来源:公司党委工作部、深圳分公司、上海分公司、直营事业部、基础设施事业部、离退休党总支

原文作者:张子昂  叶子传  康德利 周  莹  肖永兵  王义生 廖昌志 李宇峰 

本期编辑:肖永鸿  杜小杭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小编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